煤氣柜頂整體浮升的懸掛裝置的懸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:
1)氣柜柜頂浮升前,將立柱及側板、活塞系統安裝完畢;
2)安裝并調整掛鉤裝置,將掛鉤裝置下部支撐部分的活塞連接角鋼與活塞桁架架頭連接固定,然后對掛鉤裝置進行徑向與切向垂直度的調整與固定;
3)安裝柜頂系統,將柜頂桁架下翼緣板與掛鉤裝置的柜頂連接板連接固定;
4)將掛鉤板安裝在立柱的指定位置上;
5)利用鼓風機向氣柜內充氣,使柜頂系統、掛鉤裝置及活塞系統成為一個整體向上浮升;
6)在指揮員統一口令下抬起掛鉤尾端;
7)隨著整個浮升體的上升,當掛鉤鉤嘴高度超過掛鉤板的上沿時,在指揮員統一口令下,將掛鉤尾端放下,掛鉤鉤嘴隨之抬起,此時停止充氣,浮升體回落,掛鉤掛在掛鉤板上,由此完成一次浮升過程的懸掛;
8)安裝下一節立柱及側板,重復4、5、6、7的步驟,可使柜頂系統隨著立柱的向上安裝,同時向上浮升;
9)當整個氣柜柜頂系統上升到指定的安裝位置時,可以進行柜頂的安裝工作,柜頂安裝完畢可將掛鉤裝置與柜頂脫離,使掛鉤裝置隨同活塞系統整體回落。


【一】、液壓提升設備基本設計
國內對鋼筋混凝土煙囪施工技術主要有液壓滑模、電動升模、滑框倒模3種施工工藝。對這兩種工藝有了深刻認識,并進行認真總結;通過對比和分析發現造成兩種工藝技術性能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:
1)體系結構支承方式不同,滑模支承在己埋入混凝土中的支承桿上,而升模結構支承在己凝固混凝土上,兩者對混凝土強度有要求,但前者要求低,后者要求混凝土強度高,因而決定了施工的可靠性強度和施工速度快慢。
2)液壓頂升裝置在提升過程中模板與混凝土是否接觸:滑模工藝中內外模與混凝土夾持,在提升過程中,存在摩擦力,且混凝土處在初凝狀態,所以混凝土易被拉裂,施工質量難以保證;而升模工藝在提升過程中,模板與混凝土是脫離的,故混凝土凝固成型不受任何影響,混凝土施工質量好。
3)提升機構的不同:滑模工藝中采用液壓油泵和千斤頂,操作簡便、故障率低;升模工藝中采用絲桿傳動,施工環境差、故障率高、勞動強度大。
述兩種施工技術各有千秋,均有不足,因此有必要對兩種施工工藝改進,在充分吸收兩者優點的基礎上,開發一種煙囪施工新工藝—液壓提升翻模施工技術。
1、基本設計思想
1)為確保混凝土質量,工藝體系提升結構與模板相脫離,提升結構采用一次提升到位,一次性澆注混凝土,混凝土在靜態下凝固并進行養護,待強度增長到脫模時,再脫開模板并進入第三個循環施工。
2)為了便于綁扎鋼筋,模板支模和拆除,在筒壁內外設立內外操作架。
3)支承方式:采用滑模工藝中以支承桿為著力點來支承整個工藝體系結構,但該工藝中采用φ48X3.5mmQ235鋼管作為支承桿,提升時混凝土強度比滑模施工出模強度高,因此支承桿承載能力比滑模施工要高數倍,此外,由于提升結構與模板系統相脫離,不存在摩擦力,因此液壓提升裝置提升荷載減小,故工藝體系施工可以得到充分保證,比滑模工藝提高。
4)提升機構:采用大噸位千斤頂和油泵,工作可靠,操作方便。
5)模板系統:采用三層模板通過對拉螺栓和圍圈自成單獨體系,提升時模板系統與提升結構部分相脫離固定不動。
6)在煙囪內操作架下部設砌磚平臺,使內襯結構與筒壁同步施工,可縮短煙囪施工總工期。
7)利用操作平臺上小把桿和外操作架,可同步安裝煙囪爬梯和信號平臺。
【二】、液壓提升設備配置要求
根據本工程的要求,液壓頂升配置采用1臺YTB液壓泵站帶動2臺LSD100提升千斤頂的形式。泵站每分鐘流量36L,間歇式提升方式,提升速度約6一8m/h。
(1)提升鋼絞線的選擇(鋼絞線采用1860MPa級中15.24高強低松馳預應力鋼絞線,是抗拉強度的柔性索具,且便于施工);
(2)提升千斤頂的選擇及布置;
(3)控制系統布置及總體調試檢驗(含各監測部分);
(4)液壓泵站組裝調試及布置;
液壓技術在將機械能轉換成壓力能及反轉換方面,已取得很大進展,但一直存在能量損耗,主要反映在系統的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上。如果全部壓力能都能充足利用,則將使能量轉換過程的速率明顯提升。為減少壓力能的損失,解決下面幾個問題:
減少元件和系統的內部壓力損失,以減少功率損失。主要表現在改進元件內部流道的壓力損失,采用集成化回路和鑄造流道,可減少管道損失,同時還可減少漏油損失。減少或系統的節流損失,盡量減少非需要的溢流量,避免采用節流系統來調節流量和壓力。
滄州鼎恒液壓機械制造有限公司(http://www.dhyyjx.com)是一家以液壓頂升器、液壓頂升機械及其配套設備為主,集設計、開發、生產于一體的液壓機械設備制造公司,為我國安裝工程的事業奉獻光熱,為鍛造我國液壓提升產業豐碑而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