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竞彩推荐预测分析-欧洲足球锦标赛赛程-周琦宣布退出cba新赛季-nba经典比赛全场录像回放|www.c4001.com

用普通車床加工原子彈心臟部件的牛人

   日期:2018-11-26     瀏覽:670    評論:0    
核心提示:用普通車床加工原子彈心臟部件的牛人
 1997年,當八一廠要制作《東方巨響》紀錄片的消息在報端傳出后,王曉棠廠長很快收到一位上海熱心觀眾的來信。之后,作為影片導演的我便與這位同志書來信往,建立了朋友關系,而且他還成了《東方巨響》影片中重點介紹的人物之一。八年之后,中央電視臺《面對面》的欄目也盯上了他,并把他請到北京,為他做了一個專題節目《火紅的年代》向全國播放。
 
  這個人就是原公浦,在中國的原子彈核心部件加工史上,他有一個雅號,叫“原三刀”。
 
  原公浦的老家在山東,因生活所迫,很小就跟隨哥哥到上海一家私營工廠當學徒。上海解放后,在黨的關懷培養下,他很快入團入黨,迅速成長為一名進步青年。
 
  1959年,新婚燕爾的原公浦,對生活充滿了幸福的憧憬。正在這時,國家二機部到上海選調優秀技術工人,說是要去西北從事一
 
  項很重要很保密的工作。原公浦連妻子郭福妹也沒告訴,就立即報了名,鬧得老岳母直埋怨他:“你一個人去西北,我女兒怎么辦呢?” 其實,究竟要去哪里,要干什么工作,當時連原公浦自己也不知道。他只是認準一條理:那是黨的需要,是國家的需要。
 
  當原公浦來到北京,聽完二機部宋任窮部長的報告,他才知道,這是毛主席的號令,去搞原子彈,是國家大事,天下大事,可把他高興壞了。毛主席說了,沒有原子彈和氫彈,我們說話人家就不理你。為了給毛主席爭氣,給國家爭光,原公浦下定了決心,一定要把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。從那一刻起,他西出陽關,來到了甘肅大漠深處的戈壁灘上的四零四廠,一干就是三十四年。
 
  原公浦工作的核工廠后來被人們稱為“原子城”。那是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。他立下誓言:“不攻下核部件,死不瞑目。” 第三年,原公浦的妻子也來到他的身邊。
 
    1964年初,中國原子彈研制生產到了最后一關。
 
  這最后一關,是要加工原子彈的核心部件——鈾球。鈾球的生產工藝水平要求極嚴,不僅要求光潔度高,能照出人的面孔,尺寸也不能差一絲一毫,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的五分之一。
 
  在今天精密數控的機床上,完成這項任務也許算不得什么難事。而那時只有一臺球面機床,刀具磨損快,常使加工精度達不到要求。同時,核心部件——鈾球的貴重,也增加了生產的艱難。在美國,當時一公斤鈾235的價錢為1500多萬美元。
 
  關鍵的核心部件鈾球,應由最出色的車工來加工完成。在眾多的優秀車工技術選拔中,六級車工的原公浦技高一籌,被領導選中了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“心臟” ——鈾球主刀加工的重任落到了原公浦的肩上。
 
  從那時開始,原公浦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閉式技術攻關,使用代用模擬部件反復進行操作訓練。他早起晚歸,加班加點。按理說,進入污染區每天只能工作6小時,可原公浦一大早進去,到摸黑才出來,有時候一天竟苦練20個小時。回到家里躺到床上,滿眼都是鈾球、鈾球、鈾球。妻子發燒39.8攝氏度他不知道,妻子流產了他也不知道,只顧一個人埋頭操練。在近三個月的時間里,經他訓練使用過的代用模擬鋼球就堆了一大堆。由于勞動強度太大,他消瘦了,體重一下子減輕了15公斤。
 
  功夫不負有心人。經過苦練,原公浦的熟練程度上了一個臺階。他可以做到閉上眼睛都能摸到車床上的每一個手柄和加油孔的位置,
 
  一聽聲音就能判斷出哪個齒輪出了毛病。即使在窺視窗亮度極低,且又戴著口罩和雙層手套的情況下,他也能準確操作,要車幾絲就是幾絲,絕無半分誤差。
 
  1964年4月30日晚8時,而立之年的原公浦終于迎來了英雄用武的時刻。
 
  這一天,加工班班長原公浦及負責監護和記錄的技術人員早早地來到車間。二機部主管生產的副部長袁成隆、總廠和分廠的主要領導也來到車間門外。黨委王書記走過來親切地說:“小原,黨和人民的千斤重擔落在你的肩上,要干好喲!”
 
  “請領導放心,我們保證一定拿出合格的產品!”
 
  說完,原公浦穿上笨重的防護服,戴上特制的口罩,套上雙層乳膠手套,像登月人那樣,一步一步地走上操作臺。
 
  高大的廠房籠罩著一種異常的氣氛,白熾燈發出耀眼的光芒。車床邊,原公浦已將核心部件的毛坯夾在真空夾上。這時,工程師祝麟芳看了一下手表,下達命令:“開始吧。”
 
  然而,原公浦遲疑了。他望著夾具上的毛坯,心里在暗暗地想,這可是地地道道的高濃縮鈾235原料哇,這是真東西,操作一定要當心啊。國家的責任重于泰山。他又把準確操作動作在腦子里過了一遍。
 
  “可以進刀。”站在車床另一邊負責監護的同志,看到原公浦遲遲不肯下手,提醒了一句。
 
  ?啊。”原公浦應了一下,開始進刀了。操作手柄在靈活地轉動,合金刀下,毛坯部件的切屑沙沙落下。原公浦的一雙眼睛盯著夾具上的毛坯,隨著咝咝轉動的機床,他的心也在陣陣地收緊,汗水不知不覺地浸透了防護服。
 
  人們可能并不知道,為了生產這小小的鈾球,中國已經摸索了10年:1954年,廣西發現鈾礦;1962年,包頭核燃料元件廠投產;1963年,衡陽鈾水冶煉廠投產;1964年,蘭州濃縮鈾廠生產出合格產品。
 
  接下來發生在操作車間的一切,美國人約翰·劉易斯在《中國原子彈的制造》一書中,作了詳細的敘述——
 
  “當鈾球在夾具上夾好后,出了問題。原公浦面對從未遇到過的現實,失去了沉著,顯得很慌亂。他突然意識到他所承擔的風險。因為他此刻要加工的是極其致命的鈾球,而不是鋼球。他的工作決定著數萬人為此奮斗10年勞動成果的成敗。他擔心嚴重事故帶來的后果,他一想到可能發生的事故,就禁不住雙手發抖。由于雙手不斷顫抖,結果使鈾球掉到了切屑盤中……
 
  從清晨忙到深夜,處于極度疲勞和高度緊張中的原公浦,被這意外的情況嚇了一大跳,頓時被驚出了一身冷汗。
 
  在操作間外的領導同志,聞聲都進來了。總廠周廠長問:“怎么樣,小原,行不行?”
 
  “今天是不是不干了,過了五一節再說吧?”負責記錄的技術員提議。
 
  “繼續干!大膽地干!”工程師祝麟芳鼓勵原公浦:“小原,這項工作對你來說不成問題。失誤不是由于缺乏經驗,而是機床真空吸盤出了點問題,你一定能干好!”
 
  原公浦喝了同志們送來的牛奶,又坐了一會兒,定定神兒,心情果然輕松了。
 
  祝工程師的話給了他極大的安慰和鼓勵。原公浦抖起精神,鼓起勇氣,信心十足地第二次走上工作臺,再次轉動了機床的手柄。 ??這一次,原公浦顯得異常的鎮靜。機床的手柄在他的手中緩緩地轉動,核心部件的毛坯在他手中悄悄地改變模樣。人們屏住呼吸,聽著那咝咝的進刀聲。
 
  窗外,吹著輕風。遠山,披上神秘的夜色。
 
  終于,只剩下最后三刀了,這是關鍵的三刀,車多了,整個鈾球就要報廢,數萬科研人員忙了10年的成果就要在他手里泡湯;車少了,達不到標準,產生了硬化層,就加工不了了,鈾球不能拿去組裝,原子彈也就不能爆炸了。
 
  原公浦報告:“我要加工最后三刀了。”
 
  祝工程師批準了他的請求。原公浦全神貫注,車一刀,停下來量一下尺寸,然后進第二刀,再停下來仔細測量,就像為一位總統做心臟移植手術那樣認真。車完最后一刀,原公浦長長地松了一口氣,幾乎是癱倒在地上。
 
  1964年5月1日,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勞動節。這一天凌晨,在原公浦的精心操作下,經過在場同志的協力奮戰,中國原子彈的
 
  鈾球終于誕生了。檢查員報告:核心部件的精確度、同心室及尺寸等各項數據全部達到設計指標。
 
  同志們一擁而上,把原公浦高高地拋向空中。原公浦和他的同事們,用普通的機床,加工出高精度的產品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。因為這關鍵的三刀,從此原公浦便獲得“原三刀”的美稱。 鈾球加工勝利完成。人們已真切地聽到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腳步越走越近了。
 
  過了四個月零16天,羅布泊上空,傳來驚天動地的巨響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。到這時為止,原公浦一顆懸著的心,才松了下來。
 
打賞
 
更多>同類資訊
0相關評論
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