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一個普通的拖拉機頭,經過發明改造,微耕機就能變成了一臺省時省力的“多功能微耕機”,這一成果的發明者,并不是科技工作者,而是涿鹿縣五堡鎮新胡莊村農民胥秀峰。4
月13日上午,記者慕名來到新胡莊村,采訪了這位“莊稼地里的發明家”。
在胥秀峰家的一間小屋內,擺滿了他發明的各種新式農耕機械。微耕機胥秀峰指著一臺像手扶拖拉機機頭似的機器說:“這個‘多功能微耕機’可以雙行播種。像我這樣的勞力,一天可以播種二十畝玉米。”
重慶以丘陵地形為主,小地塊多,葡萄、蘋果、杏扁和玉米成了當地農民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。耕地、鋤草、微耕機播種這些看似簡單的農活干起來卻費時費力。2006年,從事摩托
車修理的胥秀峰開始琢磨發明一種機械,幫助農民解放勞動力。
“我家有6畝玉米地,可家里沒有干農活的人,周圍的村民農活都廷重。我就想,要是做一臺機器來替人干活就好了。”從此,只有初中文化的胥秀峰,查資料、買零件,就在自己的修理鋪和田間的頭搞起了“研究發明”。
從2007年春季第一臺小型播種機誕生到今年“多功能微耕機”的問世,五年間他不斷改進、完善,相繼發明出了框鋤、犁耙磨、微耕機葡萄埋藤開溝器等五六種小型農機具,受到當地農民的喜
愛。“看上去這種新型農具與普通手推式播種機沒有多大區別,可是功能卻多了不少。”村民劉占貴說,“用這機器種上籽種后,不用人踩,種、肥、壓能一次完成,省時又省力。”微耕機目前,胥秀峰正在為自己發明的農機具申請專利。